
商务诚信影响着诚信社会的培育和构建。而在当下,由于一些从事商务经营活动的人见利忘义,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当前的商务活动出现了较为突出和普遍的道德失落、诚信不彰现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产品造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商务诚信的大量缺失,已经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解决和应对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想要构建商业时代“守信得益、失信必罚”的制度体系,就必须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共同着力,推进商务诚信建设,从而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商务诚信体系。
从个人层面来说,商务诚信的构建,必须要求参与者恪守商务诚信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商务诚信底线。商务诚信作为一种调节和整合商务活动参与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在人类社会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在当下,一些见利忘义者在商务经营活动中,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置诚信不顾,导致假冒产品层出不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商务活动的参与者要严格自律,恪守商务诚信的基本理念,坚守商务诚信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的商务经营活动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为全社会的商务诚信奠定基础。
从企业层面来说,商务诚信的构建,要求各类企业必须将诚信经营确立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着眼于树立商务活动的价值导向。企业是从事商务活动的主体,也是构建商务诚信的主体。诚信经营是开展商务活动的基石,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诚信信誉本身就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因此,想要在这个庞大激烈的时代站稳脚跟,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将诚信经营确立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着眼于树立商务活动的价值导向,尊重相关商务活动的主体利益,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社会层面来说,商务诚信的构建,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意识到商务活动制度约束的不可或缺性,着眼于完善诚信经营的保障机制。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也提升了社会精神水平,包括商务诚信水平。商务诚信能带给市场更大的机遇和选择,商务诚信的构建,既需要商务经营个体的自律、商务活动主要参与者的直觉信守,更离不开社会各级政府保障诚信经营的主动行为。
商务诚信作为商务活动的一种道德规范,固然离不开自身的修养,还有大众教育传播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就要以诚信品牌为出发点,以媒体报道为传播方式,建立企业自己的诚信品牌档案,加深社会公众对优秀企业的品牌认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大大增加企业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堵住商务失信的漏洞。同时,还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健全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制度保障机制,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商务活动氛围,让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